自2020年以来,中信资机全球火箭发射频次持续创新高,建投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商业航天活跃度。我国在通信卫星领域的航天低轨卫星建设相较于高轨高通量卫星有所滞后。目前,产业天通一号卫星作为成熟的链投GEO卫星星座,已被多领域应用。中信资机预计2024年,建投我国两大巨型星座(GW及G60)将开始组网,商业标志着常态化发射新时代的航天来临。截至2024年末,产业SpaceX星链卫星的链投发射数量已超过7000颗,而星网GW及垣信G60分别部署了10颗和54颗卫星。中信资机
巨型低轨卫星星座的建投建设与运营面临周期长、技术集成高及风险大等挑战。商业我国国有与民营企业共同布局,卫星研制与火箭发射模式正逐步转型,有望打破关键技术及产能瓶颈,加快低轨互联网的布局进程。
01、
全球手机直连卫星竞赛,关注商业航天投资机会
SpaceX以170亿美元收购EchoStar的50MHz频谱资源,标志着手机直连卫星市场的战略布局。此举使SpaceX摆脱了对地面运营商的依赖,通过芯片嵌入技术实现普通手机直连卫星,服务能力已扩展至语音通话和流媒体数据。SpaceX采用的混合模式将在偏远地区自营卫星服务,在城市区域与地面运营商合作,此举避免了与传统电信巨头的直接竞争。我国同期也出台政策以支持手机直连卫星的发展,全行业迎来发展机遇,但需关注频谱稀缺性、技术成熟度及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回顾国内市场,今年8月,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支持手机直连卫星的发展目标到2030年用户超千万。政策为市场顺利运行提供了保障。同时,自7月底以来,我国GW星座的发射频率显著提升,组网速度加快,表明卫星互联网进入高密度组网期。
02、
我国卫星互联网进入高密度发射期,重视商业航天投资机会
截至2025年,我国GW星座的发射频率已显著提高,邻近发射间隔从01-05组的1-2个月缩短至05-07组的3-5天,组网速度加快。千帆星座的发射招标已启动,海南商发的发射工位也进入常态化运营。
我国在2025年7月先后完成了低轨卫星的多次发射,表明卫星互联网的发射能力显著提升。从GW星座12992颗卫星来看,2024年已有三次高轨卫星的发射并逐步进入快速组网期。千帆星座也有望加速建设进度。
海南商发的发射能力不断增强,计划新增发射工位以满足高频次、大运量发射需求。此外,民营液体火箭即将迎来首飞,或将成为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的重要力量,这将进一步降低发射成本,推动商业航天发展。
03、
政策、技术、生态三箭齐发,商业航天迈入新阶段
随着卫星星座的建设与运营进入快速阶段,政策监管、技术突破及生态协同加速推动我国商业航天的高质量发展。国家航天局出台的新规强调质量与责任,鼓励企业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生态合作的扩展则为产业链的完整性提供了支持。
风险提示:
卫星互联网建设不及预期、技术突破不及预期、频谱和空间资源的争夺。
04、
我国商业航天技术持续验证,推动未来发展
我国在商业航天的技术不断演进,多个卫星成功发射并测试。新格伦火箭与SpaceX第二代星舰的最新动态展示了商业航天的创新与挑战,未来或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
05、
商业航天2025年展望:星座部署加速,火箭首飞势在必行
全球航天活动持续高涨,卫星互联网的各类应用日渐增加,市场空间广阔。从政策到技术的多重驱动,预计2025年我国商业航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的发展还需关注市场需求、技术突破和产业竞争等多方面的风险。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信建投证券研究”;XM外汇官网编辑:王秋佳。